润物无声二十年——记浙江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15-12-07

  

 读书教育活动早期合影

 江在线·教育新闻网11月27日讯 (记者 原野 通讯员 陈文华)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想取得成效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以熏陶心灵为目标的教育,更是一种长期的坚守,犹如阳光雨露滋润万物,方能守得年年春景。在浙江,就有这样一个教育活动,它在全省中小学生中持续开展了整整20个年头。20年间,它每年切合时政,变换主题,累计编辑出版了20套专题读书活动用书,组织开展了40余次相关竞赛,使4000多万青少年参与其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浙江年轻一代的心灵。

  一个持续二十年的活动

  这就是浙江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其开端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页。为响应1994年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次年6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联合下文,在全省中小学中广泛组织开展“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并配套编写出版了《成才者的足迹》主题活动读本。

  自这一年起,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就一直延续在全省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每年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形势任务,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并由省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配套编写相应的读本,一坚持就是20年。

  对于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来说,仅仅是坚持20年也许并不算难,难就难在如何在20年间始终保持活力,推陈出新,保证教育效果。在这一点上,活动的组织方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从活动的主题看,香港回归时的“知香港,爱祖国”,建党90周年时的“党在我心中”;到配合“最美浙江人”宣传的“与美同行”;配合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工作的“与梦同行”,再到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题材的“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由爱国主义教育逐渐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且无一不是经过精心选择,确保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从活动的形式看,在坚持教材学习、课外实践的基础上,20年间逐渐形成了一年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进行一次征文活动的传统特色,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中小学生踊跃参加,从而增强了读书活动在青少年中的吸引力、影响力,切实提升了教育效果。

活动夏令营走进军营

  一本凝聚心血的教材

 

  每年编辑出版的配套教材既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这部教材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教育厅、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编写,分小学版、中学版出版发行,2009年后纳入地方教材教学用书目录。可以这样说,这本教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质量。

  如此重要的一部教材是如何编写出来的呢,记者从浙江出版集团了解到,每年一部看似薄薄的教材,实际上凝聚了整个浙江中小学教育界的心血。教材的选材由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他们最贴近学生,最了解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程度。之后的设计则由包括特技教师、教育专家、名校校长、大学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团共同完成,仅是编选专家团就至少要讨论三次。

  精心的编写,一方面避免了教材内容的重复,避免了不符合青少年认知程度,或是存在争议分歧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可读性、感染力,通过故事叙事方式做到以情感人,通过点评和感悟提炼核心思想,再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们把书本上所学的践行到生活中去。同时,每年配套编写的读本教材还始终坚持突出浙江地方特色和浙江精神,比如:突出浙江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突出浙江的道德模范与身边榜样,突出浙江人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价值观等。这让其成为了浙江中小学生们最爱读、最珍视的教材之一,据了解每年都会有孩子因书本丢失而焦急联系出版方补要。

年度演讲比赛精彩纷呈

  一种春风化雨的教育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配套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读性高,感召力强的特色,实际上是浙江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始终践行的一种教育理念。活动在开展之初,即定下了必须遵循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思想品德的践行性的理念。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他们通过活动能自觉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品德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简单的说,这是一种区别于知识灌输,而更强调感化与实践的润物无声式教育。那么,其成效如何?从教育活动的两项配套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活动中我们或许能找到更为直观的答案。

  2013年教育活动的主题是“与美同行”,在当年的征文比赛中,一位来杭务工人员的孩子这样评价了自己的父亲:“他好老,总是一脸倦容,一身灰尘,一点也不帅,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标准。但了解了他的工作后,我知道他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我看见了他的勤劳勇敢、诚实善良,我的爸爸很美!”无独有偶,同年的征文里,另一位杭州的小学生也提到了外来民工,她写道:“我成为了一名小志愿者,在春运最繁忙的时候,来到杭州火车站为民工叔叔递上一杯又一杯的姜汤,泡上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忙得不亦乐乎!”。两个孩子的征文相映成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感动与践行带来的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活动在孩子们身上留下的满满正能量。

各地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一颗可以燎原的火种

  改变的还不仅仅是孩子,20年来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生参加,而同时,也吸引了几乎同样多的家长乃至社会人士的热心关注。学生和家长不仅积极共同参与学习,更是相互支持着积极参与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久而久之,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影响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在社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广。学生参加活动带动了家长,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又产生了社会影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在往年进行“党在我心中”,“我爱我的祖国”等主题活动时,许多家长积极配合,给孩子讲家史、说变化,把家里珍藏的各个时期的照片一一展示出来。而在2014年以环保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则是孩子们走向社会,寻访身边的“美丽浙江”建设者,讲述“最美治水人”故事,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由孩子身上点亮,最终带动全社会正能量的燎原火种甚至已经越过了浙江的边界。记者在采访时就曾听闻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江西来的老太太自己出钱购买了100本配套教材,送给老家的乡亲。她说:“这本书很好,大家都应该好好读读!”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本身也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品牌效应,它既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肯定,又得到广大参与者的广泛赞许,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全省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强化。据了解,根据今年夏宝龙书记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这一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将一如既往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并努力使其成为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最有效载体。

                                      来源: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


作者:记者 原野 浏览量:2205